- 其他回答(2)
- 建材網友
- [106418]
- 建于城臺內側的漫坡道,一般為左右對稱。坡道表面為陡磚砌法,利用磚的棱面形成澀腳,俗稱“礓”,便于馬匹、車輛上下。
馬道
滿恒先
一道“凸”形城墻圍起一座北京老城。高聳的箭樓、嚴緊的甕城,還有垛口和墩臺。冷兵器時代,這種城防工事,簡直就是銅墻鐵壁。在這個防御體系中,馬道是一項不可或缺的設施。馬道連著城里的民、城上的兵,連著城里的人心向背和城上的血雨腥風。待到刀槍入庫、馬放南山時,馬道又成了溝通城鄉的首選——扒個豁口好通行。
上世紀40年代末,北京老城墻包括馬道還基本完整。馬道是騎馬上城的通道,主要功能是運兵、糧草和武器。馬道緊貼城墻(城樓)向上,呈15—30坡度通達墻頂。馬道往往兩條相對,形為“八”或倒“八”字,寬約數米,青磚鋪砌,外側設女墻。明初建內城時,除在九門門樓和角樓下設馬道外,城樓間的城墻還均布有14對馬道(據傅公鉞《北京老城門》)。城墻馬道的設置,除根據距離和防御需要,設于兩樓正中外,余多正對元大都城內交通要道,以為運輸與調兵之便。比如,北城墻分別在藥王廟街(后改稱舊鼓樓大街)北、雍和宮大街北設馬道。這些街道都是原大都城內的老街。還有一種情況,即因在馬道上運送物資和調動軍隊,漸漸在其附近形成了新的街道。比如大都城內析津坊北并無交通要道,到了明萬歷年,西直門大街東形成新開路,并與原析津坊北的新開道街相交,稱為“新街口”。新開道街即后來的“新街口北大街”。街的北端城墻下,就設有一對馬道。
水利上說的馬道是指深坑基礎開挖、圍堰中的運輸道路、或平臺(也可以解釋成開挖邊坡的運輸道路或平臺),在馬道一邊會設置排水溝進行排水。馬道邊的排水溝就是用來排圍堰的濾水。馬道的作用是截取雨水,防止壩坡沖刷;同時也兼作交通、壩體檢修,觀測;還有利于壩坡穩定。
馬道多見于較高邊坡和施工過程中垂直面上,其功用主要有保證邊坡穩定(一般開挖邊坡高于10m左右就設一個馬道,其它的視情況而定)、保證施工期交通并主要是人員和小型設備的交通。馬道如果你從字面上解釋,可以做這樣的解釋,首先道,是一個通道或者類似于通道的形狀,而馬道有別于公路、羊腸小道就可以通過馬來理解,古代跑馬的道路應該比較窄且形狀不會太復雜,這就意味著馬道體型一般比較規則(直線或者圓弧等),而且不寬。馬道的寬度一般只有1~2m,3~4m的就已經算是比較寬的了。比如施工時跑重型汽車、寬度在7m的就只能叫施工便道或道路了。這樣的解釋只是為了初學者加強理解。
- 回答時間:2008-11-13
- 建材網友
- [106418]
- 馬道就是便于施工,臨時用板和腳手架搭建的像樓梯一樣的走道!
- 回答時間:2008-08-13
查看更多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