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貢獻
- 收藏
- 建材網友
- [106418]
-
減少轉換層結構梁砼出現有害裂縫的施工工藝
- 評論:0 瀏覽:2973 發布時間:2006/5/11
- 因結構轉換層梁截面尺寸大、鋼筋密,不易振搗,加之外界條件的約束,常常導致轉換層梁出現有害裂縫;轉換層荷載大,下層梁板無法直接承受。故在施工中必須制定好詳細的施工技術方案,確保安全及工程質量,為了有效地控制有害裂縫的出現和發展,必須控制砼的水化熱升溫,延緩降溫速率,減少砼收縮,提高砼的極限抗拉強度,改善約束條件和設計結構。
二次澆筑
轉換層梁砼澆筑過程中,下料不宜過快,以避免砼堆積,按疊合梁的原理沿軸線方向及主次梁順序將梁分為兩次澆筑,第一次澆筑到梁中和軸處,并逐一振搗密實,待第一次澆筑砼強度達到75%設計強度后與支撐系統共同支承第二次澆筑砼梁的荷載,在梁的縱截面上設置后澆縫有利于減少外應力和溫度應力作用,同時也有利于散熱和降低砼內部溫度來控制砼收縮產生的有害裂縫。因二次澆筑法在梁的縱截面產生兩條中和軸,降低了轉換層梁的抗彎能力,同時縱截面施工縫的浮漿、夾渣等不易清除,梁的上下結合層難以處理,故在施工中不宜采用二次澆筑法。
外加緩凝劑及膨脹劑
1、轉換層梁砼為了防止溫度裂縫出現,在砼中加緩凝劑,可以延緩砼凝結時間,控制砼坍落時損失,使其在較長時間內保持良好的和易性,降低砼的水化熱并推遲放熱峰出現,提高砼的密實性,改善耐久性,防止溫度應力使砼表面產生塑性開裂。
2、在轉換層梁砼中摻加12%水泥用量的硫鋁酸鈣膨脹劑,以補償砼凝結時的收縮。
溫控措施
1、轉換層砼強度為C50,大梁砼多,平均溫度25℃。為盡量減少施工縫,采用砼攪拌泵送砼,在梁內布置冷卻管,冷卻水管采用20×25鋁塑管。
2、工藝流程為:
升外防護架→搭設滿堂架子→支模→復核軸線尺寸(斷面尺寸)→綁扎鋼筋→預埋冷凝管→閉水試壓→澆筑砼→振搗砼→找平→養護→供冷凝水→監測→信息管理→改善養護措施→養護。
3、梁內預埋好冷凝管,復核裝置位置,并綁扎牢固,再通一定壓力的水檢測冷卻水管,確認無漏水后方可使用。
4、砼澆筑完畢后,進行養護,觀察砼板面是否出現龜裂,待2小時后,砼能承受一定的荷載,一邊壓實找平,一邊采用噴霧器噴灑一層水使砼濕潤,用薄膜覆蓋,再采用麻片覆蓋,麻片接頭不小于100毫米,保持麻片濕潤為宜,若發現砼表面干燥,應立即補充澆水,但不宜澆水過多,以免造成溫差過大。
5、冷卻管入水溫度保持在16℃至18℃范圍內,水流控制在27————42mL/min以上,當測試冷卻管流出的水溫超過25℃時,可通過降低入水溫度來調節砼內外溫差。
6、每天派專人對冷卻管流出來的水進行溫度監測,實行信息化控制,隨時控制好砼的溫度變化,使內外溫差控制在5℃以內,及時調整保溫和養護措施,使溫差梯度不至于過大,有效地控制有害裂縫出現。
添加/查看評論(0)
查看更多相關知識
熱點知識推薦
上周貢獻知識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