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貢獻
- 收藏
- 建材網友
- [106418]
-
“懂”一回裝修
- 評論:0 瀏覽:2104 發布時間:2006/4/29
- 拆遷過渡一年多,其間搬了兩次家,總算拿到了新房鑰匙。新居三室一廳兩衛,已屆中年有了這樣的住房,自然有居此終生的念頭。
懷著向往的心情,開始了新房的裝修。試想,你那一間間空蕩蕩的毛坯房,逐漸變充實了,變漂亮了,而那充實和漂亮都是按著你頭腦中的設想變化出來的,難道這不令人高興嗎?可是,凡經歷過裝修的親友都警告我,這可是件又苦又累又煩心的事,你等著扒一層皮吧!
裝飾城里多走了幾遭,發現那價格千差百異,便也學會并習慣了還價,有的材料價還到底竟有一半之多。底線到底在哪兒,謎底只有那些店老板心里清楚。現在很少有人像計劃經濟年代那樣,不管進哪家店,看著標的價,買了東西付了錢就走。高價店店主自有他的說法:“便宜無好貨,一分價錢一分貨!边@說法也有道理。一人一生能住幾次新房子?能裝修幾次?誰愿把劣質材料買回家?但現在假劣產品都有人敢做,把假劣產品的價格翻幾個跟頭的人又豈會少?我第一次買的水閥,裝上便不斷向外滲水,后來自己找一家五金店買了個新的給換上,再沒有滲水問題,而后來買的水閥還比上次的便宜。
買材料多了,也會坐下與店員聊聊。賣瓷磚的與賣油漆的都說標價高,主要是為了讓利給購貨者。公家來采購,采購員能得到回扣;私人裝修由裝修人員帶來的,回頭他會來按比例拿好處費。但也有他們不滿的地方,就是裝修人員當著主家的面多進材料,日后再偷偷拿來退,為了下一次的生意,店家也就提供最大的方便。當然好處是店主、裝修者兩方面的,吃虧的便是家中搞裝修的。
一旦懂了這一點,也就自己去采購。這可要冒一點險:一方面,買回來的材料常常會被裝修人員說不是太好的東西,費工并且不能保證施工質量;另一方面,貨主一眼便認定你是可以敲一筆的,于是被“宰”一下也是難免的。我在一家大型木材商場買木材,早就聽說那里做生意不規矩,便多存著一個心眼,買時當場一筆筆都是我算的,計算器在貨主手里只轉了一轉,待貨運回家再計算一下,發現還是多花不少錢。真不知賣木材的玩的是怎樣的“魔術”。
木工活快結束的時候,我又去添購了一點木材。這一回自信地拿一把卷尺站在木材堆上,評一下木材干濕,論一下木材厚薄,那個貨主便對我跟談價錢的伙計說:“給他報一下實價。他都懂,都懂的!”
這一回,我算是“懂”了。幾個月中,買了若干材料,每一種材料又跑了若干家店,可以說我這一生還從來沒有接觸過那么多的商人。原來只是紙上談兵,現在多少算是了解了一點什么是市場。但懂是懂了,裝修也結束了,恐怕以后也很難再有一次裝修的機會了。
添加/查看評論(0)
查看更多相關知識
熱點知識推薦
上周貢獻知識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