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貢獻
- 收藏
- 建材網友
- [106418]
-
資金鏈斷裂將成開發商惡夢、房地產市場重要預警
- 評論:0 瀏覽:2258 發布時間:2007/2/27
據新華社報道,號稱投資20億元打造的江西“南昌第一高樓”,因資金鏈斷裂而宣告泡沫破滅。據悉,“南昌第一高樓”總投資達20億元,總建筑面積30萬平方米,主樓高157米。受廣告和樓書的吸引,部分炒房市民魚貫而入,一樓臨街的“店鋪”售價被炒到每平方米2萬元以上。然而,隨著國家{TodayHot}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的出臺,銀行資金供應日益趨緊,加上結構性供應過剩,“南昌第一高樓”的預售不佳,資金鏈斷裂,僅建兩層即停止。南昌市政府依法宣布該國有土地使用證作廢。至此,一個在南昌持續了4年之久的美麗泡沫宣告徹底破滅。
如果僅僅把“南昌第一高樓”泡沫破滅視為一個孤立的個案,很可能使我們錯過一次反省房市問題并及時加以糾正的機會。“南昌第一高樓”因資金鏈斷裂宣告泡沫破滅,更應被視為我國房地產市場上潛在危險爆發的重要預警信號。
眾所周知,我國開發商的自有資金是非常少的。統計數據表明,上海房地產開發企業自有資金2001年為18.84%,2002年為17.53%,2003年為16.94%。直到2004年下半年,中央出臺相關政策,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自有資金比例才有所上升,但開發商高度依靠銀行貸款維持發展的局面,并未有根本改善。 {HotTag}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吳曉靈曾指出:截至2005年底,房地產貸款達到3.07萬億元,占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的14.84%,與GDP的比率為16.75%,房地產業與57個產業存在聯系。從開發商的角度看,從買地開發到建房銷售都是依靠貸款,對銀行信貸依賴程度非常高,遠遠大于行業統計數字計算出來的60%。而在美國,房地產企業資金的60%來自于房地產基金,而不是銀行。
除了銀行貸款,開發商還通過幾種方式來“彌補”資金的不足。第一,預售制度。在預售制度下,開發商無償讓購房者為其墊付建設資金,并合法榨取消費者的利息。第二,墊資建設。比如在土建時,開發商讓建筑承包商以帶資墊付的方式承接其工程,將建設成本轉嫁給建筑承包商。第三,通過資本市場籌集資金。第四,與權力者合謀,打社保基金等專項資金的主意。上海社保答案即是一個典型例子。
但是,一旦外部環境發生變化,開發商由于自有資金所占比例太小,很容易發生資金鏈斷裂的情況。比如,當國家采取嚴厲措施調控房市的時候,一旦房市出現動蕩,房屋預售情況不佳,銀行資金供應收緊,個別實力較弱或者擴張速度過快的開發商,資金鏈很容易斷裂,這種情況反過來又會警示銀行,進一步將風險控制放在第一位,同時,也會促使消費者持幣待購,使開發商向消費者轉嫁資金不足的通道堵死,進而,使房地產開發商出現大面積的資金鏈斷裂現象,引發地產泡沫的大面積破裂。
由于近年來的房價一直在快速上漲,銀行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積極供應資金以便在房地產市場中分一杯羹,房屋預售更是進行得如火如荼,另有大量諸如社保這樣的資金進入,掩蓋了房地產商資金不足的問題,延緩了其資金鏈斷裂的時間,但這并不意味著風險不再存在。恰恰相反,由于自有資金所占比例小,開發商為了追逐利潤最大化,更容易盲目擴張,使得開發商的資金鏈始終繃得很緊,風險始終如影相隨。
因而,對于開發商資金鏈存在的斷裂風險,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其中,尤其要避免開發商通過囤積居奇,在房地產市場上演空手套白狼的游戲。否則,當游戲曲終人散,留下來的將是一片難以收拾的狼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