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貢獻
- 收藏
- 建材網友
- [106418]
-
深陷談判僵局,中國銅企重蹈鐵礦石談判覆轍
- 評論:0 瀏覽:2401 發布時間:2007/2/27
- 如果市場銅價高于基準價格,礦石商將拿出差價10%補貼冶煉企業(附加費),現在銅精礦公司要廢除附加費,同時再降低加工費
必和必拓又殺過來了。
國際鐵礦石價格談判剛結束不久,國際銅原料年度談判又接踵而至。而今年,在國際銅價不斷瘋漲的“大好形勢”下,以必和必拓公司為首的國際采礦公司卻提出廢除“價格參與條款”,削減冶煉商銅加工利潤的要求,如果此舉“得逞”,國內的銅冶煉企業將陷于成本危機,而下游的銅加工企業日子也將更不好過。
國內的銅行業,正面臨重蹈“鐵礦石談判”的覆轍。
協會介入
“協會方面正在研究介入國際銅原料年度談判。”昨天(16日),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銅部主任尚福山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前天(15日),{TodayHot}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剛剛成立了銅分會,銅冶煉、加工能力在5萬噸/年以上,礦山能力在100萬噸/年及以上的企業被允許成為分會的會員。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介入國際銅原料年度談判的背后,是目前國際銅原料年度談判僵持的尷尬。本月初已經進行了第一輪談判的中國銅原料聯合談判小組與必和必拓公司無果而終,必和必拓一反在鐵礦石談判中的低調,直接提出了廢除價格參與條款,削減冶煉商銅加工利潤的要求,而這是中方不能接受的。
目前,中國銅原料聯合談判組共有云銅、江銅等8家成員企業,8家銅冶煉廠2005年的電解銅產量為170萬噸,約占當年全國電解銅總產量的67%;而八大銅冶煉企業2005年進口銅精礦314萬噸,約占當年全國總進口量的78%。而談判的另一方除了必和必拓外,還將有全球最大的智利國有銅業公司Codelco以及澳大利亞超達銅業公司參與。
談判僵持
據參與談判的相關人士透露,雙方主要談判焦點在于中國進口銅精礦{HotTag}的加工費上,以及“價格參與條款”是否仍然繼續執行。原有的“價格參與條款”規定,由于精銅價格一直好于預期,如果市場上銅價升至基準價格(當前的協議價格為每磅90美分,約合每噸1984美元)之上,除加工精煉費外,冶煉企業還可收到礦石商補貼的附加費,為差價的10%。現在,必和必拓等銅精礦公司提出要廢除這個附加費補償,并且同時再降低加工費。
由于國際精礦供貨商向中國銅冶煉企業收取的銅精礦價格是以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基準3個月期銅期貨價格減去加工費計算的,而加工費則由銅冶煉廠和國際供貨商以談判形式確定,因此,減少加工費意味著銅冶煉企業成本的增加和利潤的減少。
今年的銅原料談判,將是困難的開始。2003年11月,國內6家銅冶煉企業曾聯手成立中國銅原料聯合談判組。國內的每噸銅精礦原料加工費從20美元到40美元、60美元一直到200美元,都是保持上升的勢頭。而去年以來,國際銅價一路飆升,漲幅超過1倍,國際銅礦企業都賺得盆滿缽滿,而銅冶煉企業的加工費用卻一度下降到85美元/噸。
添加/查看評論(0)
查看更多相關知識
熱點知識推薦
上周貢獻知識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