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貢獻
- 收藏
- 建材網友
- [106418]
-
煤炭訂貨會名存實亡 煤電價格之爭依然迷茫
- 評論:0 瀏覽:1569 發布時間:2007/2/27
- 發電企業和煤炭企業,兩個緊密關聯的行業長期以來卻在電煤價格問題上紛爭不斷。面對明年煤炭價格8%的漲幅,在我國現有的電力總裝機容量中占70%以上的火力發電企業,煤炭供求形勢日益緊張。而一旦發電企業不采用煤炭發電,一半以上煤礦就得倒閉。 {TodayHot}
價格難題
煤企——入冬后煤價也瘋狂
根據中國煤炭運銷協會的統計,我國煤炭市場入冬后出現了較大幅度、范圍的價格上漲現象。11月份,主要煤炭品種的交易價格水平已經超過2005年一季度,創下了新的歷史最高紀錄。
11月初,中煤集團、神華集團等主要煤炭生產供應企業先后宣布上調部分合同種類的煤炭價格,一般動力煤的上調幅度在15元/噸左右。沿海消費地區的煤炭交易價格也出現明顯上揚,發熱量5500大卡/千克的優質動力煤在廣州港的提貨價格也已經達到550-560元/噸,比今年最低水平上漲了50元/噸以上。 {HotTag}
我國煤炭行業分析專家李朝林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認為,由于目前主要消費地區煤炭交易價格的整體上漲幅度明顯低于上游集散地區煤炭價格和海運費上漲幅度的總和,因此預計近期主要消費地區煤炭銷售價格將繼續保持上漲。有關消息透露,明年國家計劃內用煤價格8%的漲幅空間可能進一步擴大。
電企——煤炭訂貨會名存實亡
“今年的蜂窩煤每塊漲了5分錢。”昨日,靠燒煤取暖的北京市民張阿姨告訴記者,家里每年冬天大約要燒1200塊蜂窩煤,支出1000元左右。其實,進入冬季后,受煤炭漲價之苦的并不止這些為取暖買煤的市民,還包括全國多個發電企業。
受煤炭產量大幅下降、電煤合同兌現率低等因素影響,內蒙古金橋熱電廠一號機組由于缺煤已停機,而山西也出現了省內電廠存煤下降較快的局面,且目前存煤僅為40萬噸,電煤缺口達1000多萬噸,直接威脅到山西今冬明春的發電安全。
五大電力集團之一的華電集團相關人士上周末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煤價漲幅較大,華電今年的采煤開支增加不少,但該相關人士拒絕透露相關數字。申銀萬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顯示,由于煤炭價格將維持高位,電力企業盈利情況不容樂觀。
為緩和煤電企業之間價格糾紛的“全國煤炭訂貨會”已經陷入名存實亡的境地。據了解,近幾年每年一次的訂貨會簽訂的實質性合同“根本沒幾份”。
國家發改委終于在上周發布了《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做好2007年跨省區煤炭產運需銜接工作的通知》,在價格方面,《通知》指出將“堅持煤炭價格市場改革方向,由供需雙方企業根據市場供求關系協商確定價格”;同時,要求以質論價,對長期大宗合同可自愿協商價格優惠。
據悉,每年的煤炭訂貨會于12月27日下午3點半以視頻會議的形式舉行。國家發改委希望各方要提高煤炭訂貨效率,煤炭行業合同匯總時間定于2007年1月5日至10日完成,以便落實運力。
電企困境
哪條道路通羅馬?
現狀一:“煤電聯動”難解爭執
去年上半年,包括華能、華電、大唐、中電投、國電在內的國內五大發電集團中兩家整體虧損,剩下三家也僅僅是微利或盈虧平衡。
就在電力企業掙扎之時,“煤電聯動”出臺。2005年5月,國家發改委制定的“煤電聯動”機制出臺,明確規定上網電價將與燃料價格實行聯動,為煤電聯動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記者上周末從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了解到,去年實行“煤電聯動”后,全國銷售電價水平平均每千瓦時提高2.52分錢。但根據“煤電聯動”方案,電力企業首先要消化30%的煤價上漲因素,電價的上漲幅度遠不能抵消煤價的上漲。
現狀二:煤電一體化亦行不通
此外,另一種解決煤電之爭的方法也受到五大發電集團的推崇,那就是他們提出的“煤電聯營”,即國內煤炭企業與電力企業合營或形成戰略性聯盟。但這種方法被其他同行認為,只能適用于巨頭級的煤電之間,彼此具有談判的砝碼。
隨后提出的“煤電一體化”也遭到駁斥。業內專家認為,雖然如神華集團,其業務集煤炭開采、鐵路運輸、船隊運輸和火力發電于一體;山西國際電力公司也集煤炭、電力甚至電網于一體,但這僅僅是個案,這些優勢不是一般煤電企業可以企及的。
李朝林認為,煤電之爭實際是計劃和市場之間的體制之爭,是煤、電兩個行業的利益之爭,是壟斷和市場之間的經營機制之爭,是在不完善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煤、電雙方的話語權之爭。解決煤電之爭的根本出路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行煤、電價格的完全市場化。
專家支招
李朝林 煤炭行業專家
破壟斷電企提高產品能效
由于煤、電價格都沒有完全實行真正意義上的市場化,就難免發生價格方面的博弈。如果電力價格市場化、引入競爭機制,電力產品的銷售價格也可能會出現下調的情況。
由于長期的電力壟斷機制保護,電力產品的價格比較高,目前我國單位電力產品的能源消耗比先進國家仍超出20%左右。這正是電力產品降價的潛力所在。
韓曉平 中國能源網CEO
電力買賣雙方建立長期交易機制
電價管制即便在市場化的國家也是極為普遍的,中國的煤電之爭不是放開價格管制就能夠徹底解決的,根由還是因為“電力改革”的停滯不前和方向性失誤所致。比如,由于作為用電方的企業和城市不能和發電企業進行交易,必須通過電網,而電網還要發電廠“競價上網”,電網將收購多少電量?按什么價格?發電企業都是一頭霧水,所以他們只能去壓煤價,與煤炭企業爭價格。
解開這團亂麻的關鍵是首先要在電力買賣雙方建立長期交易機制,輸電配電應該分離。供電企業交給地方政府管理,直接對消費者負責。
添加/查看評論(0)
查看更多相關知識
熱點知識推薦
上周貢獻知識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