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貢獻
- 收藏
- 建材網友
- [106418]
-
鋁市場再出怪現象 企業虧本出口換取高退稅
- 評論:0 瀏覽:1772 發布時間:2007/2/27
- 近期國內期鋁價持續低位震蕩
目前,雖然上海期鋁和LME期鋁之間的比價不支持國內鋁行業的大量出口套利,但很多鋁加工企業仍舊開足馬力生產,將鋁以低于國內價格出售至海外。這成為近期鋁市場出現的奇怪景象。
據悉,不少小型鋁企業正在用一種將原鋁稍做加工變為鋁材、然后出口的手段,變相獲取出口退稅利潤。高額的鋁材出口退稅完全可以彌補低價出口鋁所帶來的損失,獲取高額的鋁材出口退稅也成為這些企{TodayHot}業將鋁低價出口至海外的重要動機。
據海關統計,我國鋁材7月份出口量為105250噸,比一年前增加12.1%。
比價不支持出口
按照理論計算,上海期鋁與LME期鋁合理的比價應該為7.5,即只有在這個時候國內鋁出口才不會虧損。如果比價小于7.5則出口鋁就能賺錢,如果大于7.5則虧錢。一位貿易商告訴記者,按照通常情況,只有當比價遠小于7.5的時候,出口鋁才是最合算的。因為出口手續繁瑣,比價在7.5時,寧愿在國內交割。而目前LME期鋁價大約在2500美元,而國內期鋁價大約在19000元,兩地的比價大約為7.6,也就是說出口將會虧錢。
但是,目前國內鋁仍舊呈現減少的跡象。現在上海鋁期貨的庫存降至24237噸,下降了36.2%,約合13732噸。這是自2005年7月16日至{HotTag}今的最低庫存,與高峰期接近20萬噸的庫存量相比,可謂天壤之別。據一位貿易商分析,造成目前庫存緊張的主要原因還是很多生產商更加愿意出口,即使國內外比價不支持。
另有數據顯示,我國1至7月原鋁和鋁合金出口729950噸,同比下降16.5%;但鋁材出口卻大幅上升62.2%,達631920噸。這種逆價格大量出口的趨勢非常鮮明。
鋁材出口退稅豐厚
市場人士介紹,目前很多規模較小(年產量大約在3萬噸以下)的鋁生產企業,都開始采用一種變相手法,將鋁材代替原鋁出口。
據了解,盲目出口金屬鋁的現象一直是主要的宏觀調控對象。電解鋁是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為避免投資過熱,降低對能源的消耗,我國自2003年起就采取多種方法加以宏觀調控,去年就針對金屬鋁大量出口問題,又出臺了取消鋁錠出口退稅、并征收出口關稅等禁止氧化鋁開展加工貿易等措施。但從今年1至7月的海關數據來看,該調控政策的效果似乎并不太明顯。雖然原鋁的出口有所下降,但是鋁材的出口卻大幅上升。
"因為調控只控制了原鋁的出口,但并沒有取消鋁材的出口退稅政策,出口退稅率為13%,鋁材出口的利潤仍舊十分豐厚。"一位國內的鋁生產企業內部人士說道。
"鋁錠和鋁型材的區別就在于鋁錠沒有經過加工,而鋁型材是加工過的鋁錠。而這種界定非常模糊,什么叫做加工過的鋁錠?目前很多企業都將鋁錠做一些很初級的加工,比如改變鋁錠的形狀或大小,然后就能以鋁型材的名義出口!"一位鋁生產企業內部人士說道。一般情況下,將鋁錠加工成鋁型材每噸的成本需要2000至8000元不等。但是,這種初級加工幾乎可以不考慮加工成本。比如,一個鋁錠的重量為20公斤左右,一些鋁廠就將幾個鋁錠合起來,制成50公斤或者100公斤的鋁板。這種鋁板就能以鋁材的名義出口,獲得13%的出口退稅。
該位鋁生產企業內部人士表示,雖然有關"即將取消鋁型材出口退稅"的說法傳了很久,但遲遲未見當局出臺相應政策。因此,很多小型鋁行業生產商就趁該政策未出臺之前,拼命生產,拼命出口,趁機賺取足夠的出口退稅利潤。
添加/查看評論(0)
查看更多相關知識
熱點知識推薦
上周貢獻知識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