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貢獻
- 收藏
- 建材網友
- [106418]
-
節能服務企業發展受困合同能源管理需創新模式
- 評論:0 瀏覽:2676 發布時間:2007/2/27
- 合同能源管理在中國推行了八年,但面對中國龐大的節能市場需求,這種模式的節奏還是稍顯緩慢。事實上,對于更多的節能用戶來說,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和節能服務公司幾乎就是個新生事物,節能改造盡管可以帶來巨大收益,但很多的用戶根本就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更談不上積極行動。節能服務公司處境被動
1997年.國家財政部與世界銀行、全球環境基金(GEF)共同實施了“世行/GEF中國節能促進項目”,合同能源管理及其伴生的節能服{TodayHot}務公司拉開了在中國推廣普及的序幕。
八年來,中國的節能服務公司遠沒有像預期的那樣高速成長,更多的是步履蹣跚。中國節能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共有100多家節能服務公司。截至2005年6月,中國節能協會共有會員112家,分布在23個省、市、自治區。其中,華北地區、華東地區共76家,占68%;西部地區17家,占15%。在華北地區,北京有45家,占到總數的40%。
接受采訪的專家告訴記者,絕大多數節能服務公司都是憑借技{HotTag}術入股組建的。大部分為中小型有限責任公司。隨著全社會節能環保呼聲的升高,節能服務行業的前景被看好,參與到節能產業中的企業激增。其中,大部分企業往往有較好的技能技術和多年節能改造的經驗。然而,憑借技術支撐起來的公司合伙人大多缺少企業管理經驗,加上融資經驗不足和風險控制意識缺位,好的技術和產品由于融資不到位、推廣乏力遲遲找不到市場,節能服務公司處境非常被動。
業內人士稱,這種局面恐怕是世界銀行當初在中國推廣合同能源管理時始料不及的。需加強“自造血”功能
融資困難一直是節能服務公司發展的瓶頸.財務風險也是其經營發展中最大的障礙。在節能服務市場上,節能服務公司往往用與狼共舞來形容自身處境:一方面要自行承擔節能項目的前期融資,另一方面還要承擔技術風險,因為只有在達到約定的節能效果后,節能服務公司才能回收前期投入,獲得收益。
在融資方面,盡管節能服務公司能夠獲得世界銀行的專項資金支持。但是,世界銀行對于節能服務公司的一個項目,從立項到合同再到分析改造方案都有比較嚴格的考核標準,并將根據收益率、投入產出額度撥付金額,能順利過關獲得貸款的公司不多。同時,對于龐大的中國節能改造市場和需要高速發展的節能服務公司而言,世界銀行的貸款無異于杯水車薪。
北京某能源投資公司的主管告訴記者,目前節能服務公司大部分規模不大.一年內能接下來屈指可數的幾個項目。公司的規模和技術的局限注定了他們不可能也沒有能力融到資金批量地承接節能改造項目。上升到產業層面,.節能服務公司普遍缺乏一種長效的融資機制來維持合同能源管理正常進行。自造血機制的缺失讓許多節能服務公司后繼乏力。大都“吃了上頓沒下頓”。
中國節能協會節能服務產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諶樹忠認為, “這種情況下,要通過幫助節能企業靠自己的能力來自造血。簡而言之,就是建立良性的信用檔案,以取得銀行的授信額度”。
諶樹忠的話有例可循,節能服務公司建立自造血機制不是沒有可能。從規模和年產值來看,目前位居國內節能服務公司頭兩把交椅的遼寧節能服務公司和北京神霧熱能技術有限公司正是在逐步發展中建立起自造血機制。
作為中國最早的3家示范技能服務公司之一,遼寧節能服務公司發展較為成功。其資金來源已由最初單一的世界銀行貸款發展到能獲得中信銀行、建設銀行、光大銀行和廣東發展銀行的授信青睞.年融資能力達到了1億元以上。而沒有政策支持背景的北京神霧熱能技術有限公司則是憑借過硬的技術走到了今天。經歷了幾年的快速發展,依靠技術創新和經營模式創新,神霧2005年的產值突破10億元大關,坐上了北京節能服務產業的頭把交椅。
盡管如此,必須清楚認識到,上述2家公司都是歷經十余年、穩打穩扎一步步發展過來的。對于更多的中小節能服務公司來說,自造血機制的建立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創新模式求得突破
事實上,中國發展節能服務產業,廣泛進行節能改造應該說是魚與熊掌兼得的一項事業。這項事業無論從哪方面講都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接受記者采訪的專家表示,如果進一步創新融資模式,節能產業及節能服務公司理應有更大作為。
合同能源管理是從發達國家引進的舶來品。諶樹忠分析,我們將其引入到中國的時候就應該注意到,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生存土壤只能是市場經濟。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必須具備搏擊風浪的能力才能獲得生存的機會。這就要求企業有一套內生機制,從管理、財務和風險控制等方面維系企業的長遠發展。而多年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成長的經濟實體并沒有太多抗擊市場風險的能力。這就要求節能服務公司在自身管理上下功夫,成長為節能產業的行家里手。
據了解,目前很多節能服務公司正在朝這個方向多方嘗試創新的融資模式。烏蘭水泥、西門子和南方國際租賃公司正在聯手打造全新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另外,根據節能單位的具體情況,將重大耗能企業的應收賬款,即遠期收益變現融資也不失為一種創新舉措。目前攀鋼和舞鋼等單位采用的就是這種方式,來進行前期的節能融資。此外,節能服務產業委員會的會員單位之間資金合作也能夠在企業間形成互補優勢。除了國內資本,海外基金也開始瞄準中國的節能市場。據了解,目前美、韓、澳等國均有資金介入中國節能項目,他們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緩解節能服務公司的資金之急。
此外,利用GEF的贈款作為基金,國內已經建立了一種為新成立的節能服務公司項目融資提供幫助的機制,即信貸擔保。考慮到新公司沒有經營記錄。加之金融系統對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缺乏了解,在中國經濟技術投資擔保公司的擔保下,中小節能服務公司還能夠利用此種方式順利融到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