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貢獻
- 收藏
- 建材網友
- [106418]
-
從上海市場看中國陶瓷業
- 評論:0 瀏覽:1772 發布時間:2007/2/27
我國建筑衛生陶瓷行業在快速的發展過程中,對于一些國外品牌的介入所產生的影響也功不可沒,其所產生的對市場消費競爭的沖擊,在抑制了民族企業發展市場的同時又促進了技術與理念的進步。而在對比之下,在持久經營的戰略上,漸漸地,我們的民族企業在近幾年來經營已然出現乏力之象。這從我國最具代表性的大都市上海市場上可見一斑。
現 狀 格 局
嚴格來說,所謂的民族企業,中國建筑衛生{TodayHot}陶瓷行業中,應該主要是來自于廣東、山東、福建、四川等地的土生土長的內地企業。不包括國外合資、臺資企業。
據業內不完全數字統計,近兩年來,上海全市建筑衛生陶瓷市場平均每年銷售量為120億元(人民幣)左右。就建陶而言,以冠軍、諾貝爾、亞細亞、斯米克、現代、羅馬等為代表的長三角企業約占市場總量的38%,來自意大利、西班牙、法國以及新加坡等地的進口產品約占10%,山東、河南等地產品占約15%,廣東、福建等地產品約占27%的市場份額。
而衛陶市場就不一樣了,80%以上都為來自{HotTag}世界各地的本土化企業產品,如TOTO、科勒、美標、HCG、樂家、高儀、漢斯格雅等。
在使用檔次上,據不完全數字統計,高端產品約占12%的使用量,中高檔產品約占70%,低檔產品約可占18%的使用量。而在利潤比例上的概念就不一樣了。工程操作方面,每平方米10多元的低檔次瓷磚與每只80來元的馬桶仍然在工程中盛行。然而也許賣100件低檔的潔具產品其利潤也只與賣一件高檔產品等量。所以建立在自然資源優勢上經營的企業遠不如品牌建設的企業。
時 代 背 景
當一個行業里產品遠遠地出現供大于求、當競爭發展到白熱化時,企業如何走出困境,了解每一個市場并了解每一個市場的地域特色顯得尤為必要。
大多數企業在處心積慮地擴大市場占有率時,往往只注重發動行銷攻勢,努力對準新客戶,而市場卻定得不夠準,涉及面太大,導致在資源與時間上的空耗浪費。企業要在國際市場上生存,不斷地去獲知外界狀況時,應時時把握精準的市場動態,及時為企業改善投射的“標竿”,才能產生發展動力。
在上海本地的人文觀念主導下,上海消費者對品牌觀念特別看重,尤其比較注重的是品牌形象,從而在終端消費上給許多品牌影響力不夠的企業帶來了不適。
2004年下半年以來,我國房地產業景氣指數隨著房價的持續高漲而呈現走高的趨勢。在國家的宏觀調控下,竣工面積、土地開發面積、新開工面積等指標增幅都有較大回落。自2005年4月國家宏觀調控以來,上海市的住宅市場恰如布滿漫天陰云的早秋的天空,看不到雨也不見晴朗,陰沉沉的一片郁悶。住宅成交量一路走低,大大地影響了下游的建材裝飾行業。
然而寫字樓、商鋪等地產仍然發展勢頭良好,從而催生了大量的工程項目,進而在陶瓷行業的經銷概念上轉化了銷售的側重方向。也就是所以吉事多、東鵬、歐神諾等企業走設計師之路的根本原因所在。
省 與 思
商家言:市場“得京滬市場者得天下。”上海似乎是一個代理經銷商們競爭的天地,但它卻引領著全國各市場的消費導向,為商家必爭之要地。然而對于這一要地,如今我們民族工業企業的開創性卻是舉步維艱!
只要你稍留意一下,便可發現,在上世紀90年代前后建的商場、醫院、飯店等公共場所的洗手間里,好多地方都可見到惠達的標志,再老一點的建筑還可見到禹陶、唐陶的字樣。而如今,更多見到的是TOTO、美標、科勒、HCG等品牌標志。從中可見上海陶瓷市場消費變化的一斑。
目前的上海陶瓷市場,正在上演著一幕幕民族品牌乃至名牌的困惑。即使像惠達、四維、箭牌、成霖等民族知名品牌也始終無法走出被相對冷落的困境。建陶產品上更是如此,縱然來自廣東的幾個建陶中國名牌產品,如東鵬、鷹牌、新中源、唯美、新明珠、蒙娜麗莎等,都只能維系在二級市場的梯隊中進行著艱難的沖刺。而相對值得一提的是,同樣在激烈競爭的市場中拼搏的漢斯格雅、佛萊明哥、哈伊馬角等幾個衛浴、陶瓷企業卻迎難而上,在上海市場里開始嶄露頭角。
對于以上市場現象,應該值得深思,同時也揭示了許多民族品牌的脆弱與浮躁。
翻看過許多陶瓷衛浴的產品宣傳冊,也看過不少企業的廣告宣傳語,圖冊中的畫面上有引用玉石的、大顆粒鉆石隱喻質感的,還有引用傳統文化道、釋等用語來熏陶氣氛的;寓意淵源,含義深刻,散文似的牽動著消費者的心。從中無不體現出策劃者的別具匠心所在,斧鑿之間再現出策劃者的文化底蘊。然而踏進相關展示廳或者直接對照圖冊上的產品圖樣,對照那些寓意,畢竟讓人大跌眼鏡、大失所望。無不感到牽強過度!望而卻步。面對如今的市場大環境下,許多企業喧囂著概念的炒作,絞盡腦汁地想著給產品冠上美妙奇異之名,并輔以儒、釋、道等傳統大家文化為產品注解的時候,可否感受到宣傳之后而市場后繼乏力的尷尬?
隨著科勒、東陶、美標等國際衛浴巨頭的不斷進入,中國衛浴市場的競爭已經進入了白熱化。東陶、漢斯格雅、科勒等衛浴巨頭目前正在酒店用品市場摩拳擦掌,準備一決高下。WTO時代競爭將更趨白熱化。在品牌之間,尤其強勢品牌份額越來越高,弱勢品牌則越來越弱,由此導致行業洗牌進一步加速。品牌與品牌之間的競爭主要表現在從過去單一性的競爭走向全面性的比拼。
國人們一直為加入了WTO國際雙邊貿易而為之歡呼與慶幸,在此看來在我們的陶瓷業,也許還沒啜飲到WTO的甘露時,國外企業卻早已經在中國開枝散葉了。
從企業市場細分的角度上講,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消費的前提是需要具備一定的消費理念,只有有了消費理念決定下的需求,才能在這個市場創造出發展的空間,才能使我們的產品得到合理的應用。建筑衛生陶瓷企業在決策市場,開展營銷時應該進行相應的選擇,了解上海市場,決策企業發展導向,必將為企業迎來一個璀璨的市場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