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貢獻
- 收藏
- 建材網友
- [106418]
-
2006年,陶瓷產業面臨重重壓力
- 評論:0 瀏覽:1569 發布時間:2007/2/27
6月28日,經國務院批準,國家發改委下發特急文件調整電價,并于當日起開始實施電價調整方案:全國上網電價平均上調11.74元/千瓦時,銷售電價平均提高24.94元/千瓦時,相當于每度電價格上調2.494分錢。{TodayHot}
更令陶瓷企業焦慮的是,燃油價格不斷上漲。今年以來,國家發改委已對汽油和柴油價格進行三次調價,每一次都對陶瓷業帶來不小的震蕩。據了解,陶瓷對石油產品的依存度達到45%-50%,油價上漲,使得國內陶瓷企業的成本支出增加20%-30%。
而陶瓷出口退稅率的下調,對于已進入“微利時代”的國內陶瓷業來說,則是“兇多吉少”。由于多年來出口退稅已成為不少陶瓷企業最后的“救命稻草”,一些外向型陶瓷企業基本上靠出口退稅維持經營。更有甚者,一些在國內市場逐漸失去競爭優勢的企業,開始將銷售重點放在出口上,大幅縮小在國內市場的銷售網絡,把出口退稅作為主要的利潤來源。潮州作為“中國瓷都”和全國最大的陶瓷出口基地,許多企業80%以上產品出口。若按原來的出口退稅率和人民幣匯率計算企業每出口1000美元的陶瓷產品,出口退稅大約有560元人民幣,而如今只有160元左右,兩者相差很大。
但是,陶瓷產品出口退稅率下調是必然的。從長遠看,這是企業進行產品結構調整的好時機。它將促使陶瓷企業加快改變以量取勝、頻頻發動價格戰的競爭模式,對調整企業產品結構、促進行業升級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作為高能耗資源性傳統產業,其每年消耗的資源、能源與其貢獻的GDP是不相符的,早就有專家和學者建議降低,甚至取消陶瓷產品出口退稅這一政策。因此,有經濟專家甚至預言,陶瓷出口退稅率還會有進一步下調的可能。而擺在陶瓷企業面前的,只有兩種選擇,一是提高產品價格,二是轉移市場。
某陶瓷企業貿易部經理向記者表示,提高陶瓷產品出口價格是當務之急,但出口量可能會因此減少。該人士坦承,我國陶瓷產品與東南亞國家,如越南、印尼的比較優勢就在出口退稅上,一旦我們漲價,客戶就會流失。
除了提價,另一個選擇就是轉移市場。一是由面向國外市場轉為面向國內市場;二是開拓國外新市場,針對新市場對產品進行重新定價。業內人士認為,實現國內外兩個市場“齊步走”,改變“墻內開花墻外香”的局面,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出口退稅調整給陶瓷企業帶來的影響。同時,從我國資源利用的宏觀角度來看,以及從整頓陶瓷企業產品出口的競爭秩序來看,下調出口退稅率都是必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