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貢獻
- 收藏
- 建材網友
- [106418]
-
淺談如何評價玻璃優化軟件的優劣
- 評論:0 瀏覽:1390 發布時間:2006/10/19
摘要:玻璃優化,或者說板材優化,在實際生產中提高材料利用率、有效減少成本等方面已得到廣泛認可,但是目前市場上存在的玻璃優化軟件在優化方案合理性、優化率、優化速度、零料利用等方面性能差異很大,怎樣選擇一款性價比最高的玻璃優化軟件成了不少朋友頭疼的問題,本文意在和大家探討一下如何客觀的評價這些主要性能指標。
關鍵詞:玻璃優化 板材優化 方案合理性 優化率 優化速度 零料利用 原料數量的可控性等筆者根據多年用戶服務的經驗,結合自己對目前市場上玻璃優化軟件的理解,談談到底如何客觀評價一款玻璃優化軟件而不僅僅依據廣告宣傳?談到評價軟件優劣,筆者認為重要的不是空泛的列舉,而應該依據一個客觀的評價標準,在同一個標準之上的比較才具有意義:
1> 玻璃優化方案的合理性
2> 優化率
3> 優化速度
4> 零料的可管理性
5> 界面操作的友好性
6> 原料數量的可控性
7> 刀口鋸縫、留邊量、是否磨邊以及公差的處理
8> 玻璃標簽的打印一、玻璃優化方案的合理性:
玻璃優化的合理性,也就是玻璃優化方案的可操作性,具體說就是工人師傅拿到這個方案,能不能切出來。筆者認為這是最重要的,也是往往容易被忽視的一個方面。所謂方案合理性,就是我們熟知的切割玻璃一定要通刀,也就是一刀到頭。往往最熟悉的東西,我們越不重視,客戶一線的許多例子也說明了這個道理。一個不合理的方案,即使優化率再高,也是沒有用的。 故用戶在比較的時候,一定要看提供的玻璃切割方案是否通刀、清晰、直觀。
二、優化率和優化速度:
在保證切割方案合理的前提下,追求高優化率和高的速度,這也是市面上眾多玻璃優化軟件差別最大的地方。但似乎這兩個指標是矛盾的,要高的優化率,必須搜索更深層次、更大范圍的搭配組合,這必然導致速度的下降,這個就需要用戶根據自己的需要去對比取舍。用不同的開發語言、不同的算法,造成的差異很大。這也是最直觀、最容易評價的一個方面。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是否不限玻璃毛坯的數量,市面上不少的軟件對玻璃毛坯的數量有不同程度的限制,有的限制3種,有的4種,有的雖然沒有限制但實際優化卻還是用幾種。三、零料的可管理性:
就是對優化后的零料進行管理,最簡單的應該是自動統計優化后的零料,并進入零料庫,下次優化的時候優先利用玻璃零料。這樣才可以把成本降低到最低限度,國內很多軟件是做不到的,大多數不允許使用零料,有的允許使用,但是零料不能自動統計入庫。四、界面操作的友好性:
簡單的說,就是操作是否簡單,各種指示標志是否明顯、直觀。從原料的管理到成品輸入,最后到選擇原料進行優化,直至最后優化結果,操作過程是否直觀、一目了然。尤其是零料的選擇,有時候許多的零料,能否根據特定標準快速查詢篩選需要的零料。五、原料數量的可控性:
這又是大家容易忽視的一個地方,一般的軟件只要求輸入毛坯(玻璃原片)的規格,不要求輸入數量,這容易導致一個很不好的情況,即我們數量多的沒用完,我們數量少的卻用了很多,需要再購買,造成資金利用的浪費。例如我們倉庫中有2000×1500的100片,2200×1670的20片,但優化結果卻需要2000×1500的28片,2200×1670的30片,很明顯2000×1500的沒用完,卻超用了我們數量少的2200×1670,沒辦法只能再次追加購買2200×1670的。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玻璃優化軟件開發商應該考慮目前庫存的情況,即需要考慮原片的庫存數量,最大限度的利用現有玻璃去完成玻璃優化。考慮玻璃原片的庫存數量,又引出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即應該自動沖減已經使用的玻璃原片,這又是大家應該注意的。六、刀口鋸縫、留邊量、是否磨邊及公差的處理:謂刀口鋸縫,即切割一刀的損耗量,一般情況下不需要考慮,但是個別情況需要考慮,這就需要比較軟件是否有刀口鋸縫的靈活設置。所謂留邊量,就是主要考慮如果留邊太小,最后切玻璃的時候,容易切壞玻璃,所以要考慮。是否磨邊,在輸入玻璃成品的時候,應該有磨邊量的靈活輸入,這樣就可以靈活處理是否磨邊以及磨邊量的大小。所謂公差的概念即玻璃優化軟件允許的尺寸偏差范圍,如2000×1500的毛坯切割不出1001×1500的2塊,如果設置公差為1則系統允許切割,通過這樣的設置可以在即滿足使用要求的情況下又最大限度的節省原片。
七、玻璃標簽的打印:這是一個很具實際操作意義的比較項目,打印出玻璃標簽,在切割玻璃的時候,切出一塊在上面貼上一個標簽,以后查找、分揀的時候就方便多了。這有個前提,就是需要在玻璃切割方案圖中明確的標出每個切割成品的代號、寬度以及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