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貢獻
- 收藏
- 建材網友
- [106418]
-
鄭和后裔迷上衛浴文化 衛浴模型各異
- 評論:0 瀏覽:1903 發布時間:2006/7/14
鄭自海今年終于能靜下心來整理、研究他的藏品了,去年鄭和下西洋600周年紀念活動一個接著一個,他作為鄭和19世后裔,又是江蘇省鄭和研究會副會長,{TodayHot}忙得不可開交。
但更多的人不知道,鄭自海其實還是衛浴文化專家、藏家。
記者在去他家采訪的路上還在琢磨,收藏浴缸、坐便器、面盆,得有多大的宅子?
沒想到,鄭自海從書房里搬出3只紙箱子,“全在里面了。”
鄭自海像變戲法一樣按高矮擺了一桌,“其實這就像車模,一般都是廠家主動贈送給大客戶的,每一款的數量都很少,而且市場上還買不到。”
最搶眼的是韓國產的“英特貝斯”坐便器,潔白的表面還有一朵朵花兒。
最高貴的算是TOTO的純黑色的連體坐便器,盡管是多年前的收藏,現在看起來也不過時。
最實用的應該是不銹鋼的坐便器式打火機,蓋板還能靈活地打開。
與坐便器模型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式樣不同的是,浴缸和面盆被設計成{HotTag}煙灰缸,不過最顯眼的還是商標。廠商為了宣傳企業形象真是動了腦筋。
記者數了數,這些巴掌大的“衛模”大概有30多個品牌,除了我們熟知的TOTO外,還有樂家、美加華、美標這樣的知名品牌,甚至還有漸漸被市場淘汰的上華、金鷹。
(上個世紀)80年代鄭自海在南京工業搪瓷廠當技術科科長,他“利用”職務便利和多家陶瓷廠建立了聯系,搜羅這些模型自然不在話下,可他最珍愛的還是一件米黃色的浴缸——唯一一件“金鷹”浴缸模型。
這件銹跡斑斑的浴缸模型沉甸甸的,鄭自海回憶說,當時搪瓷工藝很復雜,技術科請來上海的師傅才試制成功,同時出了一批縮微模型,總共只有二三十件,大都送給經銷商了。
“我當時也沒想到留一件,還是我徒弟膽子大,悄悄帶了一件回家,后來知道我喜歡這些模型,又送給我了。”
盡管這件金鷹浴缸看起來很笨拙,款式也沒有其它模型新穎,但鄭自海還是小心翼翼地用棉布包裹起來了,“不管怎么說,這還是南京人的驕傲”。
不僅僅是收藏,鄭自海還從報刊雜志的瑣碎報道中整理出了大量衛浴文化之最,比如說:最悠久的澡堂是中華門地區的聚恩泉;最冷門的建議:將劉伯承市長規劃的公共廁所作為景點;最鐘愛馬桶的人:南京民俗學家扎西劉花六年時間寫出《臭美的馬桶》;最高科技的廁所:南京協力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為“神六”研制的太空廁所;最新的職業:導廁員。
鄭自海還挺自豪地自問自答道:為什么把廁所叫“雪隱”?
原來,雪竇山的明覺禪師曾在杭州靈隱寺打掃廁所,因此就有出家人把廁所喚作雪隱了。
“你看,我這套‘子孫寶桶’,是從上海搜羅來的,還有水桶和浴盆。我專門給馬桶配了刷子,里面還放著紅棗、竹筷和花生,分別代表‘早生’、‘快生’、‘生兒也生女’。”
鄭自海告訴記者,這都是老南京的傳統,“女兒出嫁時要拿馬桶當陪嫁,我們不該丟棄”。
現在,鄭自海最大的心愿是在南京建立衛浴文化博物館,“在聚恩泉澡堂就很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