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貢獻
- 收藏
- 建材網友
- [106418]
-
全球并購狂潮再起,中國鋼企何去何從
- 評論:0 瀏覽:1683 發布時間:2007/2/27
經歷了數月之久的沉寂之后,全球鋼鐵行業并購再起波瀾。上周末,印度塔塔鋼鐵公司宣布將收購英國Corus鋼鐵集團,而Corus集團也已證實:它已經接受了塔塔發出的價值43億英鎊(約合80億美元)的收購要約。一旦這一收購行動成功,塔塔鋼鐵將成為世界上第六大鋼鐵生產商,同時也將進一步為眼下正愈演愈烈的全球鋼鐵業并購潮推波助瀾。
鋼鐵并購“世紀大戰”激戰正酣 {TodayHot}
就在塔塔與Corus密謀合并之時,兩位曾經占據世界鋼鐵行業王座的巨人——日本新日鐵和韓國浦項制鐵也于近期達成一致,雙方將進一步擴大在資本、業務方面的合作關系。雙方互相持有股票的比率將提高到5%。而作為本次并購狂潮的巔峰,則是在年初,世界頭號鋼鐵巨人米塔爾收購了歐洲最大的鋼鐵生產商安賽樂。
從時間節點上來看,本次全球鋼鐵業的并購高潮與前幾次都有似曾相識之感:總是發生在世界經濟景氣周期接近尾聲之時,這倒也與其“夕陽產業”的稱號有些相映成趣。但從內涵和背景來看,最近發生的這幾次重大并購已經與過去發生了許多新的變化。最明顯的,是此次鋼鐵行業合作已經過渡到完全國際化的階段。
第一次大規模鋼鐵行業合并,以20世紀初摩根建立美國鋼鐵集團,并占據世界頭號為標志;第二次鋼鐵行業大合并,以上世紀70年代新日鐵成立并占據世界頭號為標志。這兩次并購基本都屬于“內戰”。目前的這波鋼鐵行業并購,卻早已完全跨越了國家的界限,并購合作完全基于跨國合作而成。
并購目的發生變化
此次鋼鐵行業合作的目標,也已經從最初的提高市場份額,形成價格壟斷過渡到了節約化生產,共同抵御市場風險的時期。早年金融巨擎摩根成立美國鋼鐵之時,該公司的產量占據美國市場的70%、世界產量的50%以上。而根據2005年底的統計數據,目前世界上最大的5家鋼鐵企業,其所占據的市場份額亦不過20%,即便是他們完全聯合起來,也不能控制全球鋼鐵市場。{HotTag}
目前鋼鐵企業所面臨的最大困境和風險,當屬市場的不可預測性,尤其是鐵礦石的價格問題。由于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市場的快速成長,全球鐵礦石需求量猛增,鐵礦石價格在兩年之內迅速飆升,這對任何一個鋼鐵企業來說都是巨大的市場壓力。市場的風險和不確定性,也來自新興市場鋼鐵企業的價格競爭和能源市場的劇烈波動。尋求各種形式的合作以對抗市場風險,已經成為了巨頭們首先需要研究的課題。另外,世界鋼鐵行業已經日薄西山,愈加成為以勞動力密集型為主的行業,在勞動力成本占據比例日益擴大之際,鋼鐵行業的合并已經開始出現明顯的回流現象。
作為發展中國家鋼鐵巨子的代表,印度米塔爾集團和塔塔集團開始收購傳統發達地區的鋼鐵企業,如歐洲安賽樂、Corus,美國國際鋼鐵集團等等。這本身也反映了國際產業分工帶來的資源優化配置效應。這樣的優化過程,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發達國家在某些產業上的勞工糾紛和社會抵制,但是這一趨勢已經是客觀的經濟規律,人力殊難回天。
中國鋼企何去何從
伴隨著并購活動的不斷深入,并購中利益沖突的不和諧音符出現愈加頻繁。先是米塔爾安賽樂并購中安賽樂原總裁被撤換,現在塔塔和Corus的合作又遭遇到大股東質疑。更重要的是,隨著并購合作的不斷加強,對抗并購、加強彼此之間抵制惡意收購的合作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之中。其中尤其以新日本制鐵的“毒丸計劃”最為典型。這兩種趨勢在已經深刻影響到了中國國內的鋼鐵業。
中國鋼鐵行業是一個高度競爭且快速發展的市場,從現有的數據來看,中國鋼鐵市場需求的增長占據世界增長份額高達70%,也就是說世界市場的增長主要來自于中國。在這一高速增長且小規模企業分散競爭的市場中,市場份額是最易于被外來巨頭所侵蝕的。世界級鋼鐵巨頭僅需采用摩根當年的策略,“以利誘之,以勢壓之”,即可將小規模企業收羅帳下,最終達到統一市場的目的。
就目前而言,這輪鋼鐵世界大戰的幾個主角,都已經在我國建立了為數不少的合資企業。如今年2月28日,安賽樂以約20.85億元收購了萊鋼38.4%的股份:2005年7月,米塔爾拿下華菱36.7%的股權。但在外敵兵臨城內之際,國內鋼鐵業之間的跨越省境、市境甚至同一城內的合并,卻似乎比海外巨頭們越境作戰還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