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貢獻
- 收藏
- 建材網友
- [106418]
-
建材超市面臨三大挑戰 洋模式優勢還未盡顯
- 評論:0 瀏覽:1740 發布時間:2007/2/27
- 歐洲建材流通渠道主要以超市形式為主,但在中國,建材超市模式則是個從海外舶來的“新生兒”,發展剛剛起步,只是近年來不斷發展壯大,在中國家居流通業迅速占據一席之地。然而它在建材流通行業的市場份額仍然比較低,在比較發達的城市,像上海也就占到10%到12%左右份額,在北京大約占到6%。這種模式在發揮自身優勢、力拓中國市場的同時,其本土化進程中也面臨眾多困惑和挑戰。洋模式“入鄉”究竟能否踢開絆腳石,發揮其固有的優勢,也成了建材流通行業關注的焦點。{TodayHot}
入鄉“變味兒”成癥結
北京市場協會家居分會秘書長劉晨指出,一些建材超市的經營存在的若干問題值得關注:在中國,一些建材超市并不完全按照國外模式運作,它們經營的大部分產品也都產自國內,消費者應端正態度理性消費;其次,超市運作模式的一個主要支柱就是統一采購,但是國內一些超市還沒有做到統一采購,一些超市變成了代銷的載體,而代銷完全不同于采購,采購是產品由超市買來再賣給消費者,其售后服務由超市來承擔,而代銷則是把廠家的東西放在賣場賣,售后服務還要去找廠商,這反倒不如攤位制賣場中有廠商直接在場解決問題來得效率高;第三,一些超市混淆品牌和產品的概念,其實同一品牌下的產品是分檔次、分品質的,不同檔次的產品從用料、工藝到相關技術要求可能是完全不同的,{HotTag}所以消費者如果只認準品牌而忽視產品品質就會有所片面。
洋模式優勢還未盡顯
事實上,建材超市還是具有其模式優勢的,百安居華北區總經理文東認為,優勢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第一是質量保證,建材超市擁有自己完整的組織體系和完整的質量檢測體系;第二,一站式購齊和一站式服務,一站式購齊主要是裝修的所有材料都可以在這里買全,一站式服務主要是超市提供裝修、設計、施工、監理等配套服務;第三,建材超市具有安裝、送貨、投訴一整套一對一形式服務體系;第四,超市的產品明碼示價,價格透明,讓消費者買得很放心。
鑒于建材超市固有的優點和中國潛在的市場空間,文東認為建材超市應該是一個增長勢頭非常迅猛的業態,而目前還沒有達到應該達到的狀態,建材超市在中國的發展充滿了機遇。
應該看到的是,通常來說建材超市都該具有上面提到的四大優勢,但超市能否真正在管理過程中將以上四個方面做到位,則又決定了建材超市的不同命運。據悉,百安居、樂華梅蘭等超市對自己的客流量都很有信心,但相關人士認為像家世界這樣以銷售日用品為主,賣家居建材為輔的非專業建材超市,則很難形成一定的發展規模,而其將要轉賣給美國的可能性,則更顯示了非專業賣場的尷尬局面。
建材超市力迎三大挑戰
建材超市的發展離不開對中國市場環境的探索和適應,東方家園營銷總監張森指出,建材超市這種模式是從外國學習過來的,在中國現今的市場環境中生存下去,確實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
文東認為目前超市面臨的挑戰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價格壓力,這個壓力除了來自保證產品質量、繳納國家稅款外,還有中國特殊的供貨商決定零售價格的體系,這就需要建材超市力求直接找廠商去生產超市自有產品,省去中間經銷商、代理商的費用,壓縮流通成本;二是質量方面遇到的挑戰,超市必須對質量付出巨大的成本,包括保證質量合格的成本、質量檢測成本,質量的跟蹤成本;三是服務方面的人才培訓,從事建材流通專業的人士比較少,需要做大量培訓。
超市前景仍樂觀
對于未來建材超市的發展,中國建材工業經濟研究會常務副理事長顧耀華認為,將來建材超市還是有發展的。超市的產品主要是以中檔為主,攤位制賣場適合經營一些高端品牌產品,做品牌的廠家專賣店會逐步建立自己的營銷網絡,所以這三種業態的定位應該是不一樣的,將來會是并存、互補,各有自己的目標定位群和經營特色,不存在誰被淘汰的問題。
添加/查看評論(0)
查看更多相關知識
熱點知識推薦
上周貢獻知識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