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貢獻
- 收藏
- 建材網友
- [106418]
-
集成電路行業五大措施打造知識產權創造力
- 評論:0 瀏覽:1746 發布時間:2007/2/27
目前,我國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存在著兩“多”兩“不多”的問題,即“進口替代”跟蹤多,創新變革不多;小批量的多,有規模經濟的少。該特點反映了我國集成電路設計行業對于知識產權的創造還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集成電路行業需要依靠以下五大措施打造知識產權創造力。
第一,在加大國家投入的同時,要將國家有限的資金投放到知識產權的上游戰場。
上游戰場,指的是對某一領域的所有產品皆具有殺傷力的知識產權創造活動,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有影響力的標準,例如數字音視頻標準{TodayHot}(MPEG-2/4,H.264)、RFID、3G等,二是對未來的技術走勢有極大影響的生產工藝(例如45nm~65mn制造工藝)等技術。它們是未來技術和產品的源頭。這一戰場的投入大、回收周期長,是目前我國的企業和個人難以承受的,只能是國家主導、多方參與。一旦研發成功,對產業的影響將十分巨大。
第二,建立集成電路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
為企業服務是政府的職責,一些重復的、基礎性的知識產權服務工作,應該由政府牽頭來做。為企業提供更專業化的服務,是政府在未來知識產權領域的工作方向之一。
缺乏專業的服務平臺,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企業知識產權創造力的打造。目前中國的集成電路工程師99%根本沒有看過專利,不知專利為何物,不知道什么樣的發明應該去申請專利、什么樣的設計可能侵犯別人的專利。而現有的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數據庫,如果不知道專利的名稱和專利號,就無法查到專利的內容。即使是用德文特數據庫,要很快找到需要的專利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第三,建立預警機制,對國家將要發展的重要領域進行知識產權的預先研究。
目前很難預測未來知識產權糾紛將發生在什么地方。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未來國家重點支持發展的領域將是知識產權工作的重點領域。這是因為國家在資金和政策上的支持,勢必會使一批企業脫穎而出,這些企業往往直接沖擊國外公司的在華利益,極有可能會引發一些國際巨頭的恐慌。因此,政府在作出戰略決策前,應該對重點發展的領域繪制專利地圖,以此摸清國外公司的專利布局,找出相應的對策,避免國家投入巨資研究出來的技術有知識產權糾紛,避免現有的某些侵權糾紛再次出現。 {HotTag}第四,應大力提高企業對知識產權分析、利用的意識。
目前,我國對于知識產權的重視程度大為提高,但主要集中在專利的申請階段。在具體使用知識產權時,尤其是遇到知識產權法律糾紛時,不知如何保護自己的利益;對于國外專利持有人提出需要付費的專利列表,不進行或者不能進行有效分析,對其中很多相關度不高甚至無關的專利、即將過期的專利無法甄別,照單全收,并為此付出巨大的代價。
這一方面說明我國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需要大力加強知識產權方面的防控意識;另一方面也說明企業對專利的分析、利用還沒有形成有效的機制,無法在面臨訴訟時,給出有效的、合乎法律要求的專利分析、鑒定意見,不能合理地抵制專利持有人的不當需求,因此應大力加強我國對于知識產權的分析、鑒定、利用。
第五,建立協調機制,避免企業單兵作戰。
集成電路行業將是信息領域未來知識產權糾紛的重點領域,而企業的規模普遍較小,缺乏單打獨斗的經驗。同時,我國企業的集群效應非常明顯,當某一專利涉及侵權糾紛時,往往牽涉的企業不止一兩家,而可能是幾十家甚至上百家。今年6月的MP3專利侵權糾紛就是一個例子,如果Sig-maTel勝訴,MP3產業鏈終端的幾十家企業都有可能成為被告。因此建立知識產權糾紛中的協調機制刻不容緩。
集成電路設計行業無論是在產品的研發還是在人才培養上,都要投入大筆的資金,現在最根本的問題不是資金的多少,而是資金的流向。如何利用現有的資金產生最高的效益、促進產業的發展,需要緊緊抓住“知識產權創造力”這個綱,綱舉則目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