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貢獻
- 收藏
- 建材網友
- [106418]
-
高油價下的油品市場 2006年中國油價的思考
- 評論:0 瀏覽:1601 發布時間:2007/2/27
- “高油價”仍是今年曝光率相當高的詞組,但9月11日,紐約市場原油價格突然跌至每桶66美元以下,并持續在每桶60美元左右徘徊時,很多人曾期待油價出現回歸。然而人們的期望并沒有成為現實,國內油價依然在高價位上浮動。幾天前,記者在北京加油站看到,93號汽油價格仍在每升5元以上,{TodayHot}許多人在問這是為什么?
如果我們回轉目光,重新聚焦今年以來圍繞“能源”所發生的故事,或許我們不僅不會追問,還能感知2007年“油價”與“汽車”之間的某種變化。
石油的角色
世界第四大石油公司戴維斯公司第二任掌門人格雷格對石油的重要性是這樣闡述的:“所有根本性的變革,從工業革命到今天的信息革命,其基礎皆是能源。如果沒有能源,電腦又能干什么?現在整個世界依靠石油才能運轉,誰控制了石油,誰就掌握了命脈。”因此,國際油價的漲落總是牽動世界的神經,石油安全在各個國家的戰略地位也顯得越發突出。
今年4月底,胡錦濤主席的中東和非洲之行,磋商能源合作問題是日程表上的重要內容。此后的11月,第三屆中非合作論壇舉行,顯示出中國{HotTag}與非洲國家合作的美好愿望。中非合作日益密切的一根“紅線”就是石油,據了解,去年我國從非洲進口了3840萬噸原油,約占石油進口總量的30%。在這一系列現象背后,是由于經濟的迅猛發展,我國已經由一個石油自給國變為石油進口國的事實,而且是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據國際能源署預計,到2010年,中國的石油進口量將增長1倍;到2030年,中國每天將進口石油1000萬桶,幾乎與美國目前的石油進口量相當。
然而,我們要面對這樣一個基本事實,在人類的開采和瓜分中,石油必然會越來越少,價格也會越抬越高。人們不希望面對這樣的場景:因為石油供應短缺,馬路上停滿了癱瘓的車輛,電廠也因此停產……。應該怎么辦?
消費轉型
這是一個多米諾骨牌式的思考,要避免這樣的現象出現,就要減少能源消耗,尋找替代品。目前我國最大的石油消耗者是汽車,《人民日報》9月刊登的一篇報道提到:我國各類汽車平均每百公里油耗比發達國家高20%以上,其中卡車的百公里油耗較國際平均水平高出近50%。由此可見,汽車燃油的單位能效低是必須要面對的事實!皟r格不合理是資源消耗多的重要原因之一。國內油價與國際市場接軌,有利于發揮價格的杠桿作用,促進資源節約和有效利用,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边@是5月24日,國家發改委對“再次提高國內成品油價格”給出的解釋。
事隔2個月,即今年7月,財政部副部長廖曉軍在全國節能工作會議上指出,我國油價偏低,將出臺“高價能源”政策。油價,卡住了汽車社會的“脖子”,也促使更多的人用是否節能來衡量汽車產品和汽車使用習慣。
幾位朋友在北京市汽油價格再次調高后告訴記者,由于油價不斷上漲,再加上工作單位位于市中心,停車不便,他們準備上下班改乘地鐵或單位班車,還有的則表示放棄購買大排量轎車轉而購買省油的轎車。從客觀效果來看,高油價正在加深人們對節約型汽車社會的認識。
政策引導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今年上半年國產轎車銷量為180.39萬輛,其中排量1升以上1.6升以下轎車銷量為97.81萬輛,占轎車總銷量的54.22%;1升排量以下的轎車共售出16.18萬輛,占轎車總銷量的8.97%,汽車消費轉型跡象明顯,各種政策也在繼續引導這種轉型。
今年5月,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公布了《輕型商用車輛燃料消耗量限值》征求意見稿,其核心宗旨是提高燃油經濟性,進一步從總體上控制汽車燃料的消耗。如果說《輕型商用車輛燃料消耗量限值》是從法規的角度強制限制燃料消耗,那么11月3日,國家發改委第一次向社會公開發布經過權威部門核實的汽車油耗數據,不僅意味著消費者今后可以從國家權威渠道獲取更可靠、更客觀、更具有比較價值的汽車油耗數據,就意味著政府以一種透明的公示制度,借助社會力量促使制造商生產節能環保的汽車。
一切都將繼續,政府正以各種方式由上至下地構建節能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將地方政府和高耗能企業引入節能的路徑?梢灶A見,國家在下一步將改革石油價格形成機制,逐步提高或放開石油價格,增加對企業用能成本的制約。通過一系列措施,進一步加大對節能環保型汽車的優惠政策以及高油耗汽車的治理措施。
添加/查看評論(0)
查看更多相關知識
熱點知識推薦
上周貢獻知識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