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貢獻
- 收藏
- 建材網(wǎng)友
- [106418]
-
高溫抗菌釉
- 評論:0 瀏覽:1694 發(fā)布時間:2007/2/27
眾所周知,普通釉料用于陶瓷制品表面能形成玻璃質(zhì)釉面層,具有裝飾功能,而不具備殺滅細菌的功能。近些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對保健意識的增強,對環(huán)保衛(wèi)生提出了高要求。為了滿足這一要求,對抗菌建衛(wèi)陶瓷進行了開發(fā),采用摻入銀類抗菌劑的技術(shù),研制出抗菌釉料。但這種技術(shù)僅能制備燒成溫度在1200℃以下的抗菌硼硅系熔塊釉,不能經(jīng)受1200℃以上的高溫。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種超過1200℃高溫,也保持抗菌性的釉料。 {TodayHot}
一、 高溫抗菌釉料的制備方案
1在釉原料中加入由銀分與含磷酸或硼酸的成分組成的抗菌添加劑。
2銀分使用金屬銀,氧化銀、氫氧化銀或銀鹽類如氯化銀、磷酸銀、檸檬酸銀等。
3銀含量>10%。
4磷酸組分系磷酸的無機鹽,硼酸組分系硼酸玻璃料或硼酸鋁,以P2O5+B2O3計,它們的總用量在30—90%范圍內(nèi)。
5可對燒成的釉層進行酸處理。 {HotTag}
銀分與磷酸或硼酸組分共同摻入,能提高釉料高溫抗菌性。其機理是燒成溫度在1200℃以上的釉料不含磷酸或硼酸組分,即使摻入銀類抗菌劑,銀離子與釉料中SiO2和A12O3化合,幾乎失去抗菌活性,而磷酸或硼酸組分存在于釉料中,與銀離子化合,特別是P2O5或B2O3在釉料中有分相趨向,在分相中銀離子被濃縮,而且P2O5或B2O3與銀離子的化合較與SiO2和Al2O3的化合弱,具有抗菌活性。對形成的抗菌釉面進行酸處理,還進一步減弱銀離子與P2O5或B2O3的化合,提高抗菌活性。
二、釉抗菌試驗
在SiO270%、A12O315%、CaO10%和K2O55%的瓷釉料中,以1%用量摻入表1所示的抗菌添加劑,制備釉料,于1300℃高溫下熔融,形成固釉體,在其上面培殖大腸菌,24小時后測試生存菌數(shù),評定抗菌性,評定結(jié)果如表2所示。結(jié)果表明,摻入由銀與磷或硼分組成的抗菌添加劑的釉料,具有高溫抗菌性(試驗5除外)。試驗5中,由于銀用量在10%,未達到所需摻量,釉體面生存菌數(shù)較大,但用IN鹽酸液處理后,完全被殺滅,試驗1中,釉料不存在P2O5或B2O3生存菌數(shù)大。
注:試驗6是試驗5中釉面經(jīng)鹽酸處理后的結(jié)果。
三、結(jié)束語
由上制成的高溫抗菌釉燒成溫度范圍大,特別是在1200℃以上的高溫下同樣具有良好的抗菌性。這種高溫抗菌釉特適用于瓷釉磚和衛(wèi)生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