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貢獻
- 收藏
- 建材網友
- [106418]
-
鋼鐵行業重組熱潮或遭冷場
- 評論:0 瀏覽:1984 發布時間:2007/2/27
我國鋼鐵業并購重組在一片“勢在必行”的聲浪中逐漸演化成“市場旺火”。這是繼兩年前“大煉鋼鐵”的投資熱和先后兩次鋼價“熱浪”之后的又一個鋼鐵熱潮。但是透過種種火熱“表象”,可以發現我國鋼鐵“并購”之局利益錯綜,關系復雜。
博弈過度極易導致一種“外熱內冷”的結果。中國鋼鐵工業協會評價今年上半年國內鋼鐵業重組時,下了“進展不快,實質性大動作不多”的評語。{TodayHot}
重組尚未具備全面的市場條件
自從鋼鐵業經歷了連續兩年的“冰火兩重天”起落之后,針對產能相對過剩,業內早已達成了“行業重組勢在必行”的共識。
產業集中度低確實已是鋼鐵業的根本“痼疾”。據資料顯示,去年國內粗鋼、生鐵、鋼材和鐵合金生產企業分別達到498家、983家、2267家和1325家。粗鋼年產10萬噸以下企業數仍占一半以上。鋼材生產前4位企業產量在總產量中的份額只占不到12%。在新的投資中,500萬噸以上規模企業的擴張速度低于100萬至500萬噸規模的企業。{HotTag}
但是看到了“勢在必行”的根本出路,并不等于“大家都會自覺地往一條道上走”。鋼鐵行業分析人士指出,根據國際鋼鐵業界的經驗,行業整合只有在市場真正跌入持續性的谷底之后,才會有根本性的突破。但是就我國市場目前的情況而言,尚未跌入谷底,行業整合的突破性時刻還未真正到來。
寶鋼戰略分析人士也認同鋼鐵業重組尚未具備全面的市場條件。他們指出,市場總體依然是高位運行,起伏轉換較快,市場只要一回暖,一度停產的小鋼廠就會重新開工,淘汰產能會“死灰復燃”。企業重組的推進更是會受到“冷暖起伏”的較大影響。
“并購路線圖”的沖撞
隨著今年以來我國鋼鐵業并購重組的漸次展開,不同企業的并購路線圖也在形成過程中。
從大的方面來看,目前的并購路線主要有兩種:一種路線是跨區域的,主要由國內的核心大企業來做。這種做法國家的產業政策明確表示支持和鼓勵,一方面可以在現有核心企業的基礎上形成若干區域巨頭;一方面也可以改變中小鋼廠爭資源、重復競爭的不良局面。另一種路線是區域內整合,這比較容易推進。新近山東省醞釀整合省內的萊鋼和濟鋼,以期形成年產3000萬噸的鋼鐵集團。
但是,這兩種并購路線已產生了一定的沖撞。這種沖撞如果擴展開來,從全國鋼鐵業宏觀的并購重組格局來看,很容易形成一種僵持的“冷格局”。業內專家認為,從行業整合的有效性而言,跨區域并購應更被看重;但從行業整合的可行性而言,區域內重組可能更為現實。不過,如果區域內重組推進得不徹底,很容易成為一種“關門主義”,以整合后的體量上的巨大來拒斥外來的資源流動。而如果跨區域的重組在利益安排上處理不當,也會遇到重重矛盾。
據分析,目前不論是跨區域還是區域內的重組,其內在的動機無非是兩個:一是防止自己現有的行業地位下降;二是為了通過并購獲準實施新建項目,以占領行業生產的“制高點”。這種行業地位之爭和新建項目之爭,如果不加以合理的引導,很容易導致產業重組“換湯不換藥”。
據國內一家大型鋼廠的人士說,目前跨區域的重組項目難度很大,不少地方都傾向于內部重組。這可能使資源配置的有效性受到限制。跨區域重組的利益安排不僅要考慮稅收、勞力安置等“桌面部分”,而且還有不少“桌面下的”阻礙。為了新上項目而并購的傾向也有抬頭,使面上的重組僵持。
“循序漸進”,文火“燉煨”
一位專家形象地說,面對鋼鐵業整合,“旺火容易烤焦”,熄火了又成了生米飯,都很難再次“回爐”。最好的辦法是“循序漸進”,文火“燉煨”,但在關鍵的時候又要有針對性地調整火候。
如果要符合“循序漸進”的原則,按照目前國內的現有條件,實施區域內的整合確實是第一步,也是繞不過去的一步。這種整合沒有跨區域的利益沖突,容易做,但也最容易“流于形式”。第二步是創造條件實施跨區域整合,這里要結合宏觀面的政府體制改革的推進,打破地方政企之間的“潛規則”和潛利益,使得地方政府真正能夠形成“但求所在,不求所有”等新型理念,消除“桌面下的”利益阻礙。地方不可“關門”,跨地域的大企業也不可憑借“強勢”各個擊破,形成市場壟斷。同時還要理順重組與新建產能、新上項目之間的關系,不要造成“舊的不去,新的又來”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