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貢獻
- 收藏
- 建材網友
- [106418]
-
方君實:中國能源面臨六大問題
- 評論:0 瀏覽:3076 發布時間:2007/2/27
- 隨著世界范圍內能源問題的日趨突出,中國能源面臨的問題也越來越緊迫和嚴峻。在這樣一個國內外大環境下,如何深入認識我國能源發展存在的問題?11月19日上午,在北京大學舉辦的“2006中國石油發展戰略高層論壇”上,國家能源領導小組辦公室方君實司長對這個問題作了深入的闡述。{TodayHot}
方司長以大量的數據和分析作支撐,從供求平衡的角度說明了中國能源發展存在需求增長、能源安全、能源消費結構、節能問題、能源分布、技術水平等六大主要問題。
“能源需求的持續高速增長將使供應越來越難以為繼”。方司長指出,統計數據表明,2003和2004年我國的能源消費增長分別為14.3%和15.2%,并且按GDP增速和能源消費彈性系數測算,2010年我國的年能源消耗總量相對于2000年將要增長一倍。相對于需求的快速增長,我國國內的能源供給顯現出了不足,石油和天然氣儲量和世界平均水平都有很大差距。基于上述分析,方司長認為:“持續快速增長的需求和相對落后的供給之間的矛盾將使未來的能源供應越來越難以為繼。”
“石油安全是能源安全的主要問題”。我國石油資源缺口突出,石油和天然氣供應主要集中在中東、中亞等地區,需求上有相當高的對外依存度,并且預計這種依存度還會不斷增加,到2020年將達到60%。石油運輸的安全以及世界范圍內的石油價格波動等將使我國石油供應受制約的程度越來越大,而石油供應的中斷將會直接威脅經濟安全。方司長認為,從我國石油資源不足、供應鏈的可靠性以及國際油價大幅度波動來看,石油安全將成為我國能源安全的主要問題。
“以煤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已經形成并且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就經濟結構而論,第二產業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也是帶動經濟高速增長的主因。以重工業為主的第二產業對能源的消耗非常大而且還在不斷增長。在能源消費結構上,我國同樣呈現出與世界發達國家不同的特性,以煤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在我國已經形成并且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這使得清潔、高效、節能利用的要求未能得到很好的落實,不僅會造成能源消費結構的不合理,而且還會帶來環境污染等一系列的問題。
“節能要從提高我國國際競爭力的層面上去認識”。方司長認為,從現有的產業水平和經濟發展需求看,我國節約能源具有一定產業基礎和降耗空間,但也存在一系列問題。節能降耗的意義不能單純理解為降低能源消耗指標問題,而是要從科技進步、提高我國國際競爭力上去認識。以較少的能源消耗創造更多的財富,體現我國的科技水平和國際競爭力,這使得在我國轉變能源生產和消費模式、節約能耗成為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能源長距離運輸在我國還將存在并不斷增長”。我國煤炭資源豐富,但分布很不均勻。60%以上集中在西部缺水地區,而中南部等主要煤炭消耗區的缺口將繼續不斷增大。北煤南運和西煤東運的壓力將越來越大,在我國,大規模、長距離的能源運輸還將長期存在并不斷增長。
“生產技術水平和經營管理與主要能源消耗國家先進水平有差距”。煤炭行業技術水平不平衡,多數小煤礦技術落后;煤礦自動化水平低;重大安全防范技術比較薄弱;液化氣等核心技術仍需進口;大型超高臨界技術、大型燃氣、大型核電等技術還需引進;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等的開發力量還需進一步加強。
在分析我國能源發展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方司長還提出了節約優先、立足國內、煤為基礎、多元發展的戰略和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