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貢獻
- 收藏
- 建材網友
- [106418]
-
2007年空調開局 企業理性轉身
- 評論:0 瀏覽:1505 發布時間:2007/2/27
召開全國性的經銷商、供應商等合作伙伴懇談會;忙碌著2007年度新品的上市推廣與造勢活動;直接深入三四級市場,拜訪各級商家……種種跡象表明,2007“冷凍年”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啟動得早、波及面廣。{TodayHot}這種早啟動、早發力的背后,是行業在經歷了前幾年的洗牌、重組、調整之后,企業獲得了力量和優勢的積累,更找到了自身發展的新方向、新模式、新策略。
忙、忙、忙
早在今年8月份,許多企業就針對新年度的市場開局、競爭策略進行研究和分析,特別是志高、海信、奧克斯、TCL等位居第二集團軍的企業,迅速結束了上一年度的市場操作,開啟了新年度市場大幕。{HotTag}
作為第一集團軍的美的、海爾也絲毫未放松。美的自9月份召開了新品清潤星的產品發布會之后,又在11月份針對冬季制熱市場推出了專門的制熱新品。而海爾也提前了新品上市時間,在10月前就推出了“07鮮風寶”。格力在合肥落子建立產能三百萬套的生產基地,進一步完善其在全國范圍內的生產基地布局。顯然,三大品牌已率先完成了從價格戰向價值戰的轉變,競爭手段也轉向新品。而格力的產能布局再度彰顯三巨頭們長期稱霸的意圖。
因此,市場上諸多第二軍團,志高、格蘭仕等也加快了主動搶奪市場的步伐。志高率先聯手供應商,召開了全球供應商大會,一改空調企業以下游經銷商為重的先例,向供應商投懷送抱,意在整合產業鏈,從而謀求向第一集團軍的跨越。隨后,又借海南博鰲亞洲論壇主會場,召開全國核心商家懇談會,提出了“坐四望三”的新年度目標,并配套性地發布了市場操作策略。
一向被人們熟知的價格殺手奧克斯也在新年度“改邪歸正”,一改往年價格戰開局的傳統打法,先是召集了全國營銷經理進行新年度操作思路的集訓,隨后又陸續召開區域商家懇談會,對新年度操作思路做宣傳。此外,聲稱投入8000萬在央視提升其品牌美譽度。
早在8月底,格蘭仕提前動手,邀請商家聚首慶功,并發布了新年度的擴張路線圖。日前,格蘭仕再度整合營銷體系,將原先分散的單一產品銷售公司統一成為銷售總公司,并且在空調領域再度創新,以格力區域股份制銷售公司模式為藍本,出資與商家共建區域銷售公司,短期內在全國14個省建立了合資銷售公司。格蘭仕對于營銷體系和網絡的改造,遠遠超過了同城的美的、志高。后者只是在少數省份試點推行區域合資銷售公司模式。
更值得關注的是,在業內沉寂二年之久的新科也開始發力。借今年的中非合作論壇之機,新科作為國內首家在非洲建廠的空調企業備受關注,同時其在海外合作建廠拓展市場的新思路也受到了推崇。而在國內市場上,它也接連召開了供應商、經銷商懇談會,共敘前二年的主動調整轉型,謀求在新年度的全面發展。
作為TCL空調的新當家,王康平在新年度上任之后,第一把火便是由TCL聯合杜邦在國內推出了新型環保空調,并將此作為參與市場競爭的利器。外資品牌中,松下、LG盡管在發展戰略上趨于高端,但是其參與市場的主動積極性并未受到影響,也在重點區域展開市場爭奪。
此外,受集團拖累而停產一年多的澳柯瑪空調,在原澳柯瑪空調供應商青島泰諾福倫機械有限公司的努力下,9月初專門成立青島佳冠空調器有限公司,獲得在5年內使用原澳柯瑪空調的品牌、廠房、設備的權利。現在,澳柯瑪空調已經參與到07年的市場競爭中。
理性轉身
春江水暖鴨先知。在新年度開盤之初,眾多空調企業一改前兩年的低調與沉寂,通過各種手段掀起市場發展的大幕。這正折射出空調業的大規模洗牌重組期已經結束,接下來的發展由快速高效的成長邁向循序漸進的成熟。
這種變化符合產業鏈中各方的利益與需求。一方面,行業發展從洗牌重組中走出,步入新一輪的穩定成長期,這需要企業的拉動。因此,企業主動高調出擊,對整個空調產業鏈的信心恢復有利。在過去兩年,整個行業都被虧損、災難的陰云所籠罩,使整個產業鏈的信心產生動搖。
另一方面,許多企業通過這兩年在發展戰略、操作手段上的主動調整,盈利能力得到提升,利潤率開始恢復增長。現存的空調企業都積累了不錯的競爭力,關鍵是找到了今后發展的清晰定位。有的已完成國內市場布局,舉步國際化;有的在做全國布局的完善和提升;有的已經立足區域市場,集中資源謀求在區域市場做強做精。
在這一過程中,企業的發展目標已從求全做大向做強做精轉變,經營思路由粗放式、猛干快上向精細化、可持續發展調整。操作手段也從之前的一招鮮吃遍天,過渡到全面提升、系統發力。
在新品研發和推廣上,今年發生了重大變化。以前單一功能的產品被淘汰出局,取而代之的是融合了健康、節能、環保等諸多功能的復合化新品。包括海爾鮮風寶、美的清潤星、志高三超王、新科空氣雷達等產品,都將產品功能進行了多元化擴張。并在功能之外附加了多彩靚麗的外觀,延伸產品價值鏈。
企業的營銷操作模式也出現了顯著變化。開局初,格蘭仕、美的、志高等企業推行渠道多元化策略,除了繼續與國美、蘇寧等連鎖賣場的合作,還對格力模式進行創新,實施區域合資銷售公司模式。此外,針對三四級市場的拓展開始加速,相應的銷售、服務、物流配送三大網絡不斷完善,而以商家為主體的各品牌空調專賣店正以星火燎原之勢擴張。應該說,在面臨新國美、大蘇寧、洋五星等連鎖渠道,空調企業顯然正在做好各種準備,積極拓展新的渠道。
近年來,服務成為許多企業替代價格策略的重要手段,也是連鎖賣場在空調領域無法全面取代傳統經銷商、代理商、專營店的最大瓶頸,更是空調企業實施渠道多元化的保護傘。今年,美的、格力、奧克斯、松下等企業針對售后服務,不僅延長包修期限,還將服務內容進行充實,像志高推出的零配件終身免費換等。
此外,以服務為突破口,企業再度尋找到了競爭新亮點――標準。產品穩定性標準、售后安裝標準、深度清洗標準等,這一系列由企業制定,欲推廣到整個行業成為通用標準,都被統一打上了“一類企業做標準,二類企業做產品”的美麗標簽。
繼續分化
隨著價格戰褪色,企業的發展也迎來了持續盈利周期。特別是在經歷了2006“冷凍年”的銅等原材料上漲后,許多企業都實施了漲價策略。盡管面臨著一級市場銷量下滑、消費者與商家的抵制等多重阻力,但企業并未因此停止漲價策略。因為,越來越多的企業已認識到利潤的重要性。
漲價的背后,我們還看到了企業積極應對和化解漲價不利因素的手段,通過推新品、精品,減少或停止特價機、低價機的投入,初步實現了企業向中高端的轉型。今年企業的新品提前上市,也是為了支撐漲價策略的可持續發展。
但是,不同企業在提升利潤、扭轉經營質量上的能力存在差異,這必然會影響到其綜合實力的提升。這也是今后導致行業格局兩極分化的根源所在。大品牌與小品牌之間的差距將會逐漸擴大,一些實力較弱的企業將會主動退市。之前受行業洗牌影響,一些企業被淘汰出局,他們的退出大多緣于資金鏈斷裂,給市場、消費者、經銷商帶來了巨大傷害,使得行業經營風險加劇。
從2006“冷凍年”開始,一些企業或關門或轉型,多是迫于經營空間的擠壓而主動選擇退市,并非資金鏈問題。退出之前,這些企業基本做好了經銷商、消費者的善后工作,不再對市場造成大傷害,也不會影響到行業的正常發展,這是空調行業的一個新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