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貢獻
- 收藏
- 建材網友
- [106418]
-
廢棄塑料木屑可制成“液體木材”
- 評論:0 瀏覽:1670 發布時間:2006/10/19
- 外觀像木材、性能卻優于木材的液體木材,把家變成醫院門診部的無線傳輸系統,一年四季可以供應的野菜……這些和民生息息相關的科技新成果正在尋找買家。昨天,市科協對135個經濟價值高、實用性強的最新科研成果進行發布,有意的單位和個人可以和市科協科技咨詢中心聯系。
塑料、木屑廢棄物可制成“液體木材”
有著木材的質感和手感,重量低于木材,硬度高于木材——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制的這種“液體木材”,將木屑、秸稈、稻殼、竹片、麻纖維等廢棄纖維和塑料廢棄物兩種材料有機復合在一起,制成天然纖維/再生塑料基復合材料。這種新型材料呈細小顆粒狀,可以隨意變形,所以被稱作“液體木材”。加工后不僅具有天然木材的外觀特性,而且保留了塑料的化學穩定性能,可以廣泛代替木材、塑料等用于建筑、汽車、裝飾、運動休閑等行業,并能有效解決環境污染問題。
據該技術發明人、南航崔益華副教授介紹,“液體木材”比木材輕,便于運輸,特別耐腐蝕,可廣泛用于公園坐椅、室外活動房等。液體木材原料來源十分廣泛,成本低廉,工藝性能優良,既可像木材一樣釘、鉆、刨、上螺釘,也可像塑料一樣成型加工。崔益華測算,以年產1000噸液體木材為例:不計算廠房和水電投入,設備投資300萬元,流動資金300萬元,年產值1500萬元,凈利潤250萬元,一般兩年可收回全部投資。
新技術讓市民四季可以吃新鮮野菜
南京人愛吃野菜,但野菜大多只能在春天上市。由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研究的野生蔬菜全年供應生產與加工技術則使市民一年四季可以吃上野菜。
據科研人員章泳介紹,該項目有十大關鍵技術,包括選育、推廣早熟、高產、抗病、優質野菜品種;改野菜多年生為一年生栽培技術;改野菜露地為保護地栽培技術;野菜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等,可以在冬春利用設施栽培技術提前野菜上市期;在伏、秋季節,利用遮陽網等覆蓋栽培技術,使野菜延后上市;利用貯藏保鮮及深加工技術,延長野菜產品的貨架期,實現以蘆蒿為主的野菜產品全年供應。
據悉,該項目完成的蘆蒿速凍加工產品在國內也是首次。通過項目實施,目前我市野菜種植面積已達8.25萬畝,產值2億多元。
在會上亮相的南師大研制的“無線保健、環保和智能型居室、小區監控系統”,可以讓你足不出戶,在家中讓醫生監護身體狀況;還可以將居室的溫度、二氧化碳濃度等數據隨時傳遞給小區物管部門。
添加/查看評論(0)
查看更多相關知識
熱點知識推薦
上周貢獻知識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