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貢獻
- 收藏
- 建材網友
- [106418]
-
紅紅火火的安徽林業
- 評論:0 瀏覽:1683 發布時間:2006/10/19
- 近年來,安徽林業發展進入了快速健康的良性軌道,全省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森林資源穩步增長。目前,安徽省有林地總面積5401萬畝,比5年前增加了8.5%,林木覆蓋率達到30.33 %,增長2.38個百分點,林木總蓄積量達1.65億立方米,凈增4000萬立方米,林業年產值突破200億元大關。總結安徽的林業,主要有如下特點:
一是非公有制林業發展迅猛。據不完全統計,安徽省以造林為主的各類非公有制實體已達到39.5萬個,造林面積603萬畝,經營面積達860萬畝,注入資金達15億元。目前民營造林中所占比重已超過70%,成為安徽造林的主體。
二是林業產業化經營取得長足進步。在投資興林熱潮中,安徽省涌現出一批頗具規模和實力的經營主體。寧國市李謝恩所創造的“恩龍模式”,集林木種苗、特色林果和生態旅游三大產業于一體,總資產超億元;鳳陽縣農民企業家王平國連年投資累計造林達4萬多畝;安慶市民營企業家王執權投資造林2萬多畝;宿松縣青年企業家桂金德開發造林3萬多畝。這些造林大戶,不僅經營面積大,造林經營專業化水平高,而且大多是林業一、二、三產業的綜合開發,對安徽省的林業產業化發展起到較大的示范和推動作用。此外,一大批人造板、果品深加工、種苗花卉等林業產業化企業迅速崛起,帶動了林業經濟的快速發展。據不完全統計,2004年安徽省各類林業加工產值達200億元。
三是林業為農民增收致富作出貢獻。由于技術、資金、規模等的限制,農戶自己對山場的經營往往收益不大,他們將自己的山場租給大公司可以獲得土地租金,同時還可以通過為公司提供勞務或從事其它行業獲得更多的收益。寧國恩龍生態發展有限公司就吸納了600余戶、計1500余農民從事營林務工或承包經營,年戶均收入1.5萬元。在寧國市,林業產值已占農民收入的50%以上。可以說,用現代企業的理念經營林業、以產業化的思路促進林業發展逐漸成為“社會辦林業”的發展趨勢,林業的規模化、工業化和集約化,也有效地破解了山區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增收的難題。
四是森林資源保護得到加強。鼓勵社會各方力量投資興林,投資者的利益與林業成效直接掛鉤,人們保護森林的意識增強,能夠主動配合林業部門做好森林防火、病蟲害防治、幼林管護和森林經營工作,林業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得到協調發展,克服了林業建設中長期存在的重造輕管的問題,森林資源的保護和管理得到加強。